幾年前的散記了,昨天不小心翻了出來~~~

  又開始想去印度了!

 

  24 

(文/圖:林許文二&陳師蘭)

 

 

  「一個人如果能在生命中,找到一件值得自己以堅定信念全力投注的事,不論是否成功,這已是一種非常幸福的感受了!」
    這麼想著的時候,車子正彷若無聲地滑過加爾各答深夜的街道。橙紅色的霧燈下,是一片死寂:沒有車子,也沒有行人,雖然有幾條牛在馬路中央甩著尾巴,但牠們悠然的態度卻更讓人感受到這城市的蕭條。我們盯著窗外,誰都不想開口,兩人心中都浮盪著同樣的疑問:「這就是印度了嗎?」

 

  確然,我們才剛剛被巨大的飛機吐出肚子,又被荷槍實彈的警員催促著過了海關,然後就被丟到某輛計程車上來到了這橙紅色的城市中,旅館的名字對我們來說只是一連串的英文字母,事實上,我們根本不知道將被帶往什麼樣的地方,或許,早在出關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不知不覺地穿過了什麼時空入口,來到另一個世界了!
  就在我如火如荼地陷入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而生的種種想像中時,這句行前對自己的鼓勵話語就自然而然地浮上了心頭,同時,也想起了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。

 

  我們的印度之夢起始於五年前,那時我們認識佛陀(Buddha)已經有一段時間了。這位生長於古印度的正覺聖者述說了無上的智慧法語,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了種種的身心變化,只是一直以來,我們總是飢渴地想要聆聽佛陀說了什麼樣的「解脫之法」,卻甚少去關心正覺的導師是如何地走出這「涅槃之道」;我們總是讚歎佛陀的崇聖榮耀,但卻只有在特殊的機會中才誦唸祂的聖號;我們對祖師大德如數家珍,對歷代論述耳孰能詳之際,對這位改變我們生命的導師所生長的家園故鄉,卻是如此的遙遠陌生,甚至,可以說是漠然與一無所知…

  「我不是自稱為佛弟子嗎?」
  「為什麼我對認識自己的老師所作的努力卻是如此稀薄?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在大般涅槃經中,有著佛陀告訴阿難尊者應朝禮聖地的話語:「阿難!有四個地方,具信仰者應心懷尊崇禮敬朝訪之。何等為四?
  阿難!第一個地方,在那裡人們可以說:『此為如來降生之處。』
  阿難!第二個地方,在那裡人們可以說:『此為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處。』
  阿難!第三個地方,在那裡人們可以說:『此為如來初次開演無上聖法之處。』
  阿難!最後一個地方,在那裡人們可以說:『此為如來最終入無餘涅槃之處。』」
  類似的經文在南北傳聖典中均有記載,而我們也不只一次閱讀到,只是從來就不曾像現在這樣認真地思索這個疑問:「我不是佛弟子嗎?天竺並非在遙不可及的天上啊!為什麼我們不去佛陀的故鄉去看一看呢?」

 

  於是日後在閱讀經典的時候,我們開始生起種種遙遠迷濛的想像:
  舍衛城祇園的風光有多繁華?
  竹林水池的雨季安居是何景況?
  靈鷲山說法台的氣勢究竟有多磅礴?
  時常和佛陀辯論的外道長得又是什麼樣子?
  和佛陀生長在如此不同環境中的我們,是否能夠真正了解祂用生命走出的道路呢?
  在我們和佛陀之間,或許有二千五百年的時光,是永遠追不回了,但是,藉著踏尋同樣的山川土地上,或許我們可以更親切地認識這位偉大的人間聖者,重新回到法的源頭。

 

  「於是乎歷覽山川,徘徊郊邑。
  出茅城而入鹿苑,遊杖林而憩雞園,
  回眺迦維之國,流目拘尸之城。
  降生故基,與川原而膴膴,潛靈舊址,對郊阜而茫茫。
  覽神迹而增懷,仰玄風而永嘆……」             
<唐 沙門 辯機撰 >

 

  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!
  清晨,加爾各答的陽光透過附滿灰塵的窗簾,照在暗漬點點的床單上,應和著在灰藍天際上翱翔的巨大黑色烏鴉此起彼落的咶噪,喚醒了我們興奮好奇的心。出發時的亢奮與昨夜的疲憊驚慌,經過一夜的降溫,已平息不少。

 

  走進加爾各答的市街,正是上班上學買菜的熱鬧時分,穿著彩色莎麗的美麗女子、套著汗衫的市場掮客和搖著小鈴的人力車夫,穿梭在大街小巷,為這個城市彩繪上鮮豔的生命力。
  而我們,透過交雜的電線與迎風漫舞衣架上的沙龍布幔,極力想要找尋昨夜進城時,倒臥在路旁溝渠邊的幢幢人影與死寂蕭條,但它們像是在陽光下蒸發了一樣,再無一絲痕跡,彷若一場奇夢,夢醒無痕,卻影像依稀。

 

25 

 

    站在印度的晨光中,對照昨夜的無明驚恐,突然想起出國前,親朋好友聽說我們要去印度自助旅行時,毫無例外的擔心的眼神:「那兒不是很窮嗎?」「不是很落後嗎?」「不是很髒嗎?」「治安好嗎?」「為什麼不跟旅行團比較安全?」「為什麼去那種地方?」「哎呀!學佛重在修心,心就是最好的道場,不必跑那麼遠…」一連串問題像夏天午後的西北雨般直落下來,可以讓人滅頂,但雨水的善良與溫暖也浸潤著心土,讓我們的心緒有如纖細的文竹在風中搖曳、晃動 ……。

 

  其實,親友同修們的擔心與疑慮也正是我們心中隱隱的不安,這些細雨和風般的關心,正好讓我們有機會面對這個捉摸不定的「恐懼」:「我能適應那兒的生活嗎?」「旅程中會遇到什麼意外嗎?」「我能平安的回來嗎?」
  但是,我究竟在擔心什麼?
  「印度再怎樣落後,也住著十億人口哩!難道這十億人口都是住在人間地獄?」
  「還是我們因為害怕失去什麼,而讓自己永住在安穩的牢房?」
  「佛陀的故鄉有一隻令人畏懼的野獸,隨時伺機要傷害旅人的生命?還是我的心中有一隻無形的怪獸,不斷地警告我,『給我乖乖的留在家裡!』」
  「因為害怕所以轉身遠離,讓恐懼留在幻想的陰影裡?還是應該暫且駐足,睜大眼睛,看清恐懼,讓恐懼留在陽光燦爛的真實世界中?」

 
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
  其實,生命本來就是一場不可預知的旅行,而生活更是一場無可控制的冒險,只是平穩的日子容易使人對心的體察變得遲鈍而麻木,所以我們決定走向恐懼,讓平日在獨一靜處的理性禪思中、彷彿可以了知、掌握生命真理的幻覺,暴露在炙烈的陽光下,面臨挫敗與考驗!

 

  加爾各答是這次朝聖之旅的第一站,我們並沒有準備待很久,因為它只是接引我們到菩提迦耶的一塊跳板。可是當我們來到火車預購處預訂車票時,售票小姐卻說只有2、3天之後的車位,這個意外雖然破壞了我們的原定計劃,但也讓我們更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個「歡喜城」。
  人們總說加爾各答是貧窮而醜陋的都市,塞車、無業遊民與污濁的空氣也是它揮之不去的夢靨,但在我們眼中它卻也是挺美麗的一個地方。它是印度藝術電影的大本營,也擁有亞洲最大的書展和博物館,最重要的,它是偉大的諾貝爾詩人泰戈爾出生與長眠的家鄉,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。
  在宗教方面,印度教當然是一枝獨秀,計程車上擺著的和路邊牆上彩繪的卡利女神像(Kali Mather)可以證明這一點;回教徒活躍的存在著,每到固定時間就會聽見叫拜塔樓廣播出祈禱文;天主教也還活著,因為德瑞莎修女仍活在這兒的人心中;至於佛教,則只留在亞洲最大的印度博物館內,巴呼特佛塔、阿育王柱頭、犍陀羅佛像和佛陀舍利子,默默無言地見證著佛教曾有的輝煌與現世的脆弱。

 

  如果條件許可,加爾各答確實是值得多佇留幾天的地方,可是我們的目的地並不在這裡,我們一心一意只想趕快到達佛陀曾親履的聖地,一掬祂足下芬芳的泥土。
  兩三天的等待,對我們而言,已經是太長了!

 

Bodhgaya-1

  賣花人凝視著 
  佛陀的妙相莊嚴
  雙目凝視默然無語
  忽然他俯身投地  把那朵昨夜盛開的白連
  獻在蓮花似的佛足前

  佛陀慈眉微笑的輕問:
  「善男子,汝有何心願。」
  他惶恐的說:
  「世尊!我只要你腳上的灰泥一點。」     
<泰戈爾 故事詩>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udiawener08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