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佛陀足跡的旅人──林許文二、陳師蘭

博客網路書店 李麗斐專訪(2000年)

 

  「這是一場徹底衝擊視覺與感覺的旅行。一旦踏上印度的土地,愛恨交加的感情立即交織心中,深深著迷,無法自拔。」這是《印度聖境旅人書》夫妻檔作者林許文二與陳師蘭對於印度聖境之旅的一席深刻感言。

  8年前開始接觸「原始佛法」的林許文二與陳師蘭,在研讀佛經與巴利經文、瞭解釋迦佛陀教義的修習過程當中,因著翻譯文字的傳達總有失真的部分,造成些許距離的隔閡,於是親身走一趟佛陀頓悟證道之地的想法,在兩人心中逐漸萌生;加以修學影像、研讀廣電的背景,兩人更是希望能以視覺親臨佛陀的出生地與教化佛陀的環境,於是5年前夫妻二人毅然決定離開繁華多變的廣告電視界,計畫進行一場以「人」的角度真實體驗的「聖境之旅」。

 

而純粹的朝聖之旅,為何會延伸書寫出這本《印度聖境旅人書》?

  林許文二與陳師蘭表示:這趟印度之旅由加爾各達為起始點,自1999年9月一直進行到10月,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兩人的行程遍及從印度北部佛陀誕生地藍毗尼、迦毗羅衛、菩提迦耶、鹿野苑、王舍城、那爛陀、舍衛成、巴特那、吠舍離、到佛陀涅槃之地拘尸那羅,並行經宗教意義上重要的死亡之城瓦拉那西,然後直到德里。

  在出發之前,兩人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蒐集旅行資料,然而卻發現到國內有關印度的資訊相當貧乏不完整,除了多數是由外文中譯,以西方人觀點、西方人實用的資訊外,介紹印度歷史地理人文的書籍亦不詳盡多見,遑論以印度佛法教義為主要內容解說的資料了。於是在成行之前,兩人便計畫將實地走過的路途與方式一一記錄下來,日後也許可以提供給欲前往印度自助旅行者參考的資料。

  然而實際的旅程下來,兩個人深覺單純在資訊介紹是不足夠的。陳師蘭表示:當初兩人抱著追尋聖跡的心情飛往夢想中的國度,但是一下飛機進入印度大門--加爾各達時,眼前盡是滿街遊民、遍地髒亂與圍繞的乞丐,視覺上的衝擊十分震撼;爾後的旅途中,自然景觀的美好,更是與身邊人事物的險惡交錯,五味雜陳在心;另外,各聖地的人文背景與歷史解說眾說紛紜,佛陀的生滅時間更有多種版本,連印度本身在西元十四世紀前都無完整詳實的史實記錄。

  林許文二提到:最為詳盡的資料是西元646年由玄奘完成的《大唐西域記》,連日後西方世界都以此書為研究印度的根據,進而發掘出許多石窟古蹟。於是有感而發決定以佛陀的傳記為前提,聖地史蹟的歷史考證為內容,加以東方人的觀點提出實用的交通住宿飲食資料,邊走邊記錄,於是完成了這本提供印度聖境自助旅行者或團體旅遊者,隨行攜帶實用參考書,每到一地,既可讀到歷史背景,亦有最新的住宿資訊,完全可以不用依賴導遊的謬誤解說。

 

人的一生中總是有個畢生難忘的旅行。一趟印度聖地之旅,震撼了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的內心與靈魂。

  林許文二與陳師蘭以薩吉雷(Saltyaji Ray)的電影來形容他們所看見、所感受的印度,三部曲作品「大樹之歌、天空之歌、大河之歌」中的大地萬物共容生存,天地自然的運轉,人民的生活與宗教的全然融合,電影螢幕中總佔主要空間的天空與水,覆蓋著、孕育著印度的子民。他們相信,印度聖地在西元前六世紀的景觀一定與現在沒有太大的差異,這是由於印度人依順著自然的宗教本性之故,也唯有這樣天地景致,才能有當時釋迦佛陀的頓悟教化。

  而由於兩人修學佛法教義之故,在把自身抽離原本生活舒適的文明國家,進入這個生死貧疾交錯的陌生國度時,更能敞開心胸,活在當下,用最原始、最接近初生兒般的眼睛,來感受、來看這人事與環境。他們跟著印度飲食習性,用手吃飯,才發覺原來人和食物之間的關係,竟然可以如此親近;走在鄉間羊群放牧區,小羊的誕生與老羊的瀕臨垂死同時進行著,牧羊人卻在一旁自然無事般地看著,兩人驚覺生與死對印度子民來說,是如此的理所當然;而在拿起攝影機拍攝天地景物時,鏡頭中的印度遊人,毫無畏懼、毫不羞澀地動作在鏡頭中,對他們而言,自然就是一切。

  印度種性制度階級的不平等,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,及貧富的極端差距,這也最是強力的衝擊兩人內心。林許文二深深記得,有個小女孩,她一隻手突然但自然地挽住他的手臂,用那像是向爸爸要糖吃般的自然神情望著他說:Do you have one rupee(盧比)? Chocolate?街上滿是乞討的婦女與孩童,只要你不忍於心的施捨了一位,除了他會接著向你要另一樣東西之外,其他無數雙乞討的手,就這樣一路排開,擋住你行進的路。還是把錢捐給加爾各達的德雷莎協會救助吧!心中如是想,這是最好的解決方式,於是只有漠視不見。「其實,這或許是為自己的殘忍找理由。」陳師蘭如此覺得。

  陳師蘭說,真正的印度,她的自然面貌絕對令人驚豔讚嘆,她的人文歷史絕對令人尊敬謙卑,然而她的子民的生活,卻是強烈地衝擊著人們的思緒與靈魂,使人們進入內觀的深省,內心進行一場意念之戰。這也是這場聖地之旅必然回歸到佛法教義之處。

 

  林許文二與陳師蘭經由實地走過了釋迦佛陀的修行教化之地,見其所見,感覺其所感覺,更加深刻且能了解原始巴利經文中的教義精神。完成這場夢想中的旅行,回到台灣後,已將「鑽研佛教史蹟」作為日後主要工作與生活重心。兩人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是在明年初,再度進行一場印度之旅,此行將主要研究印度的佛教史蹟為主,如石窟、佛塔、碑柱,同樣以佛法來解讀印度古文明,將印度文化與宗教更完整的呈獻讀者眼前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udiawener08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