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|圖:陳師蘭&林許文二)
在中阿含經裡,記載著一個愛洗澡的水淨梵志的故事:
一位以沐浴為修行方式的婆羅門,在前往河邊進行每天神聖的沐浴儀式時,遇到了舉止沉穩而從容的佛陀,水淨梵志看出佛陀是一位有著清明智慧的聖者,於是邀請祂一同前往河邊沐浴,因為他認為在聖河中浸浴不僅能得無量福德,還能洗去人間的一切罪業。
但是佛陀卻告訴水淨梵志:
「人生的污穢有多種,有邪見污穢、貪心污穢、嗔怨污穢、疑惑、妒忌、欺狂、諂媚、無慚、無愧等等的諸多污穢,若令這些污穢隨意沾染我們的內心,則我們將心生憂惱,有如置身在窮惡之處!
這就有如一件骯髒油膩的衣服,讓人以除垢之物努力的洗淨衣物,然而此衣物必定仍會留有污漬塵垢,無法徹底洗淨的道理一樣。」
佛陀接著又說:
「若已知道人生的污穢有貪心污穢、嗔怨污穢、疑惑、妒忌、欺狂、諂媚、無慚、無愧、邪見等等的諸多的污穢,若令這些污穢不會沾染我們的內心,則我們將心生喜樂,有如置身在良善之處!
這就有如一件乾淨潔白的迦尸衣,讓人以除垢之物再努力的洗淨衣物,但由於此迦尸衣原本就相當潔白乾淨,故此迦尸衣必定仍是無染無垢,無有污穢的道理一樣。」
「因此水淨梵志啊!沐浴是洗淨內心,而非洗淨外身啊!」佛陀如是說。
「沐浴是洗淨內心,而非洗淨外身 …… 沐浴是洗淨內心,而非洗淨外身啊!」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,慢慢體會到「浴室的骯髒」似乎並非真正的問題所在,而是心中拒絕接受「環境的現實」,因此心生厭懼憂惱,這才是問題的根本。
細細思量下,發現自己找不到什麼是「髒」!這個讓人如此不舒服的東西,其實只是長期累積的生活觀念,而緣於觀念所產生的五蘊感受,就像是雨後的山嵐雲霧;遠遠的看確實是「有」,深入山中除了雲霧上身外,手裡空抓一把卻是「無」!
這抓摸不著、卻感受真切的「存在」,其力量是多麼令人畏懼啊!畢竟有形之身容易對治,而無形之心的變幻隱覆卻難以看清啊!難怪佛陀會開導水淨梵志:「是謂洗浴內心,非浴外身。」在舒適的台北生活久了,早已習慣了乾淨、衛生、效率等文明的觀念,從來不認為「觀念」本身也是一種習氣,一旦被它抓住不放時,苦惱就伺機而出了!
找根木棍把蜘蛛挑走,我痛痛快快冲了個涼,也冲去心上的一層束縛!
留言列表